中國招商引資信息網(wǎng),招商引資信息網(wǎng),招商引資網(wǎng),招商投資網(wǎng),招商網(wǎng),招商投資集群,招商投資全球集群,招商投資全球集群總站,
文水縣招商引資網(wǎng)
文水縣概況
來源:網(wǎng)群國際    瀏覽:

    2000年,文水縣轄7鎮(zhèn)11鄉(xiāng):城關(guān)鎮(zhèn)、南安鎮(zhèn)、開柵鎮(zhèn)、南莊鎮(zhèn)、劉胡蘭鎮(zhèn)、下曲鎮(zhèn)、孝義鎮(zhèn)、溝口鄉(xiāng)、宜兒鄉(xiāng)、南武鄉(xiāng)、西城鄉(xiāng)、南白鄉(xiāng)、上曲鄉(xiāng)、南齊鄉(xiāng)、北張鄉(xiāng)、西槽頭鄉(xiāng)、馬西鄉(xiāng)、蒼兒會鄉(xiāng)??cè)丝?01641人,各鄉(xiāng)鎮(zhèn)人口: 城關(guān)鎮(zhèn) 64800 開柵鎮(zhèn) 31213 南莊鎮(zhèn) 21455 南安鎮(zhèn) 17531 劉胡蘭鎮(zhèn) 31201 下曲鎮(zhèn) 26829 孝義鎮(zhèn) 27914 溝口鄉(xiāng) 2289 宜兒鄉(xiāng) 27893 南武鄉(xiāng) 22372 西城鄉(xiāng) 25725 南白鄉(xiāng) 16903 上曲鄉(xiāng) 13027 南齊鄉(xiāng) 14265 北張鄉(xiāng) 26791 馬西鄉(xiāng) 12435 西槽頭鄉(xiāng) 15323 蒼兒會鄉(xiāng) 3675 (根據(jù)第五次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單位:人)   2000年12月至2001年4月,文水縣基本完成撤并鄉(xiāng)鎮(zhèn)工作。經(jīng)山西省人民政府2001年1月12日晉政函(2001)16號函《關(guān)于文水縣調(diào)整鄉(xiāng)鎮(zhèn)行政區(qū)劃的批復》批準,文水縣鄉(xiāng)鎮(zhèn)調(diào)整情況如下:一、將溝口鄉(xiāng)和宜兒鄉(xiāng)并入城關(guān)鎮(zhèn),設立鳳城鎮(zhèn)。以原溝口鄉(xiāng)、宜兒鄉(xiāng)及城關(guān)鎮(zhèn)的行政區(qū)域為鳳城鎮(zhèn)的行政區(qū)域,鎮(zhèn)人民政府駐城內(nèi)大陵街118號原城關(guān)鎮(zhèn)辦公樓內(nèi)。二、將蒼兒會鄉(xiāng)并入開柵鎮(zhèn),設立新的開柵鎮(zhèn)。以原蒼兒會鄉(xiāng)和開柵鎮(zhèn)的行政區(qū)域為新的行政區(qū)域,鎮(zhèn)人民政府駐開柵村。三、將上曲鄉(xiāng)并入劉胡蘭鎮(zhèn),設立新的劉胡蘭鎮(zhèn),以原上曲鄉(xiāng)和劉胡蘭鎮(zhèn)的行政區(qū)域為新的劉胡蘭鎮(zhèn)的行政區(qū)域,鎮(zhèn)人民政府駐劉胡蘭村。四、將南白鄉(xiāng)并入南安鎮(zhèn),設立新的南安鎮(zhèn),以源南白鄉(xiāng)和南安鎮(zhèn)的行政區(qū)域為新的南安鎮(zhèn)的行政區(qū)域,鎮(zhèn)人民政府駐南安村。五、將南齊鄉(xiāng)并入下曲鎮(zhèn),設立新的下曲鎮(zhèn),以原南齊鄉(xiāng)和下曲鎮(zhèn)的行政區(qū)域為新的下曲鎮(zhèn)的行政區(qū)域,鎮(zhèn)人民政府駐下曲村。六、原南莊鎮(zhèn)、孝義鎮(zhèn)、西城鄉(xiāng)、南武鄉(xiāng)、北張鄉(xiāng)、馬西鄉(xiāng)、西槽頭鄉(xiāng)建制保持不變。   2001年,文水縣轄7鎮(zhèn)、5鄉(xiāng):城關(guān)鎮(zhèn)、南安鎮(zhèn)、開柵鎮(zhèn)、南莊鎮(zhèn)、劉胡蘭鎮(zhèn)、下曲鎮(zhèn)、孝義鎮(zhèn)、南武鄉(xiāng)、西城鄉(xiāng)、北張鄉(xiāng)、西槽頭鄉(xiāng)、馬西鄉(xiāng)。

  武午村   據(jù)村里人說唐朝時期女皇武則天一天中午路過此村曾練過劍,所以起名武午村   百金堡   據(jù)該村老爺廟碑文記載,本村原史百金濮,清朝乾隆年間遭水淹,改名百金堡,堡即堡壘,意即堅固而不易被摧。   北武度   相傳,南北武度曾為一村,名仁厚堡,清道光年間遭水災,村中被沖成水溝,為通行修過渡槽,因該村在渡槽之北,故名北武渡,后俗稱北武度。   北武澇   據(jù)該村清嘉慶二十二年修復關(guān)帝廟碑文所記,“初名武澇泊,唐天授二年改名朱雀泊,泊涸始立屯建村,因以得名也。后遭河水沖擊如鴻溝,界線分南北”,該村在鴻溝之北,取名北武澇。   北張   北張、南張清代以前為一村,名仁恩村。清初遭水災,村中被沖下一條東西走向的河槽,此后分成兩個村,因張姓居多,南面的叫南張家莊,北面的叫北張家莊。后簡稱北張。   北胡   古代曾名獨家鎮(zhèn),后因村中胡姓居多,村周有堡,又在南胡家堡之北,改名為北胡家堡。   伯魚   古時,此地因地勢低下,形成自然水泊,泊里多魚,故稱泊魚。后歷汾水淤積后,人們漸遷來此居住,改泊為伯,故稱伯魚。   段城   原名上安村,后被汾水沖毀,只留下一小段,故名段村。   大象   相傳原名丘井(秋景)村,為一小村,后歷遷居者漸多,成為大村,村貌似大象,更名為大象村!   東西槽頭   早在明朝以前,東西槽頭是一個村,叫憐舍村。明末清初時,因洪水暴發(fā),將該村東西攔腰沖斷,并留下一個自然渠道。出于生產(chǎn)、生活之需要,群眾在村中間的渠上,選擇了個窄淺處,凳了一個水槽,從此,人們就把憐合村自然地叫成“凳槽頭”。明朝天啟年間,現(xiàn)在的西槽頭村出了個劉興漢進士,此人在山東艮陽作官,由于治理有方,一度曾愛重用。但鑒于當時皇律不清,奸臣當?shù)溃餍抛嬔,又要治罪于他,在調(diào)途中,吞金而死。后人為了區(qū)分劉進士的祖籍,又將“凳槽頭”分別稱為“東凳槽頭”和西凳槽頭“。直到解放初期,又改為現(xiàn)在的“東槽頭”和西槽頭”。   狄家社   同裴家會義同,后因北宋名將狄青生于此村,得名狄家社。   集靈源   相傳在幾千年前,叫陰陽二井村,也稱蒺藜園。后因準備在西梁上修廟,夜間刮了一場大風,將準備在建材全部刮到現(xiàn)在的廟址,人們認為這是神仙顯靈,在此建廟后,改村名為集靈源。   開柵   古名柵城,東漢末年,魏王曹操于此地設防駐兵,立木柵為城,所以叫柵城。相沒到明代,因其地勢高燥,背山面陽,日照長,氣候也較溫暖。故又改名開陽鎮(zhèn)。清代初期兩名并稱為開柵。   樂村   相傳,古時有清泉寺,村周建有土堡,曾名清泉堡。子夏游學路經(jīng)此地時,見風景秀麗,氣爽宜人,便贊道:此乃快樂之地也。故名樂村。   梁家堡   相傳,因元魯花王梁錦陽葬于此地,故名梁家堡。   麻家寨   該村原與里洪村為一村,宋元豐年間遭水災,村子被沖割為南北兩村,得名南里洪村,后因麻姓居多,又改名麻家寨。   麻家堡   據(jù)該村“重建樂樓記”碑刻記載,乾隆三十年名中堡村,光緒十一年被洪水沖毀重建,又因麻姓居多,更名為麻家堡。   南明陽   因該村位于磁窯河之南,古時,當?shù)厝藢⒑恿鹘?jīng)的一段稱明陽河,故曾名明陽河南村,后俗稱南明陽。   南關(guān)   唐代原名太和鎮(zhèn),宋元符年間,縣城遷于現(xiàn)址,太和鎮(zhèn)位于縣城南門外,故更名為南關(guān)。   南齊   據(jù)該村北“龍王廟”內(nèi)鐵鐘記載,清代前南章、北齊、杜村為一村,名劉洪村。后由于汾水泛濫,把村子沖為三片,改名為劉南社。以后人們將西南面的稱為杜村,北面的稱北齊,南面的稱南章   南北辛店   相傳,以前有一姓辛的人家,在此開設客店兩座,即南店、北店。以后附近居住的人多了,故名為南辛店,北辛店。   炮守堡:   該村原屬祁縣,官府在該村設有警報哨卡,以鳴炮通報消息,故名炮守堡。   橋頭村   明代稱仁義鎮(zhèn)。舊為本縣東西之交通要道。到清同治年間,因村東河水泛濫成災,搭橋通行,該村位于橋頭,故更名為橋橋頭村。   青高   原名許村,因連年遭洪災,取高于水面、受澇不淹、免災禍之意,故更名青高。   上段   清咸豐年間名豪家堡,后被汾水淹沒,村子只留下一段,故更名為上段。   石永   曾名石家莊,后歷方言將石家莊讀作“傻莊”,為避傻之貶意,又照原名廠家家莊本意,更名石永!√K家堡   原名李家莊。后歷宋朝并州刺史蘇國華在此地建莊立戶,至此蘇姓逐年增多,更名為蘇家堡。   神堂村   古代因該村位于縣境之西南,曾名西南隅村。后因村西北有隱唐洞,相傳為唐玄完曾到此洞朝圣,又傳孔子弟子子夏曾設教于此,后來便成為歷代文人朝拜之地。元大德十一年,在村北建子夏廟,設堂供奉,故更名神堂村。   上賢村   相傳該村原名上先,唐時有一皇太子,因朝亂被迫出家于此,修梵安寺避難修善,人們稱為上等賢人,就改先為賢,稱為上賢。   上河頭   明代前叫維賢村,明末清初時,因“維賢”易與“危險”混淆,取在河上頭免遭洪災之意,故更名為上河頭。   私評:   宋元符年間(1099年),為避水患,文水縣城移到現(xiàn)址后,叫東門外。當時村西北有座茶壺廟,因位于交通要道,廟內(nèi)常有過客食宿。清末該秀才樊士宏常來廟里聊天,且無私為民寫狀,申冤評理,名揚四方,人們奉送他《評高月旦》金匾,因非官辦,幫將村名改為私評。   西韓村   相傳,明代從洪洞大槐樹下遷來郗、韓兩姓,取名郗韓村,后俗稱演變?yōu)槲黜n村。   索家堡   居民始居者為索、馬二姓,曾得名索馬堡,后遭水災被淹,馬家離鄉(xiāng)未歸,故改名為索家堡。   文倚村   原名文峪村,因靠近文峪河而得名。明末清初,修河筑埝,取其傍河之意,改史文倚村。 南、北武澇村   朱雀泊   在文水縣南二十里,唐天授二年(691)賜名。 后稱武澇泊,今有南、北武澇村。   武村   原名夏家堡,清嘉慶年間村人武彥文中舉,兩次出任縣令,執(zhí)法如山,深得民心,村人為懷念他,故將夏家堡改名為武村。   新立村:   據(jù)考,300多的前,部分村的天主教徒移居于此,另立新付,故名新立村。1965年取天主教徒心向毛澤東之意,經(jīng)縣人民委員會批準,更名向東村,1984年仍恢復新立村原名。   新崖底村   該村原坐落在文峪河出口處,名崖底村。1959年因修建文峪河水庫,搬遷到云周西村定居,村名未變,后歷與蒼兒會鄉(xiāng)崖底村同名,1982年經(jīng)縣人民政府批準更名為新崖底村。   孝子渠:   相傳孔子的弟子子夏,曾游學于我縣西山,其子思父心切,素知該父好山,遂沿我縣西山尋訪,寒冬一日,風雪交加,其子凍死于該村旁邊渠里,故得名孝子渠。   孝義鎮(zhèn)   據(jù)明萬歷年間碑文記載,該村原為鬼市、忠義、南夏祠三部分。鬼市附近多墳,常有人來上墳以示孝心,后人將該村名首取孝字,又取忠義之義字,故名孝義村。后因村大且為集市貿(mào)易中心,故改為孝義鎮(zhèn)。   西宜亭   該村原名水泉鄉(xiāng)。相傳,古時有位騎白馬者在此憩息飲馬,白馬將井水飲去很多,人們認識是二郎神顯靈,在井旁蓋了一座二郎廟,此后取神仙宜停留之意,改水泉鄉(xiāng)為宜停村。明朝萬歷年間發(fā)大水,宜停村被沖成兩片,居西的名為西宜停,俗稱將停簡化為亭。1954年文峪河發(fā)大水,又將該村沖毀,移至村西今文峪河西另建新村,仍名西宜亭。   下曲   原名李端鎮(zhèn),因汾水故道在此彎曲,并由北向東繞村流過,因該村位于彎曲之中,且位于河西,故名下曲。   小南峪   據(jù)該村南洼寺內(nèi)鐵鐘記載,曾名神仙峪。相傳,該寺徒弟要到距寺二里的十步前井中取水,路上經(jīng)常與人參娃子打架,徒弟遵照師傅的指教,將“符”貼在人參娃子的身上,獲食后成仙。離別時,徒弟憐惜師傅無人取水,遂告寺內(nèi)槐樹下有水,師傅遵方挖之,水長流不息,此后該村更名為神仙峪。后又因該村山腳下有條向南山谷,為別于大南峪,又更名為小南峪。   徐家鎮(zhèn)   據(jù)傳,宋“白眉毛”徐良,為晉祁徐家鎮(zhèn)人,后劃歸文水,徐家鎮(zhèn)因徐亮姓氏而得名。   楊樂堡   楊樂堡位于縣城東二十五里,東南臨汾河,隔河和祁縣相望.   據(jù)村楊氏后輩傳說,其先祖為北宋名將楊業(yè)后裔,大約于金末元初時,流落這里定居,故稱楊落堡.當時的“楊東堡”僅指西南楊家落戶之所在,東北為“樊家莊”,中間是趙家巷和魯家街。   無朝末期,連年災荒,戰(zhàn)亂不息,趙、魯兩家流離殆盡,樊姓也所剩無幾,全村以西南楊家占多數(shù),從此,這個村便定名為楊樂堡。   解放初期,歷經(jīng)災荒戰(zhàn)亂的楊落堡,終由三、四十戶,不滿二百人的村莊,發(fā)展為二百五十余戶共一千二百多人,當時人們覺得其“落”字,代有“衰落”之意,取“安居樂業(yè)“之意,故改稱”楊樂堡“。    宜兒村   該村因下濕泥濘而多遭水患,曾名泥巴村,當?shù)匮砸裟喟团c宜八諧音,故稱宜八村。后歷泥巴地里不宜莊稼生長,與人旺財旺相克,故又改名宜兒村。民國初年,曾認為以“兒”字作村名低人一等,曾登報改名宜安村,又因與平遙義安村重音,未成,今仍名宜兒村。   云周村   云州城 在文水縣東四十里,據(jù)《讀史方輿紀要》,北魏末筑城,以云州曾寄治于此,故名。清時稱云州村,今稱云周村。   忠義村   相傳,該村曾出一官,忠于朝廷,孝順父母,義于朋友,故名忠義村。北魏時曾設忠義都。   章多   據(jù)該村《山神廟》碑文記載,在唐、宋前建村,名叫張它村。明末清初,因該村讀書人多,加之傅山先生的學友郭連成為該村人,又出了王定一、王士升、王守安、王安彩等舉人,還有解元、貢生等多人,因文人多,故更名章多村。   寨子   相傳,宋二世光義時期,天慶王兵犯中原,宋元帥潘仁美兵困汾陽城,由八王搬來楊家將,安營下寨于此,故名寨子村。   名村相關(guān)歷史:   東社   在文水縣西北。1947年3月1日我軍在此與閻匪軍作戰(zhàn),活捉少校副團長張懷玉及官兵945名,打死一百余人,繳獲武器甚多。   貫家堡   在文水縣東,1948年夏,閻匪軍在文水平川施行“三自傳訓”,到處大捕亂殺。本村有四位共產(chǎn)黨員為了保存革命組織,英勇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其中有三位是一家人。父親李寶榮為支部書記,在敵人追捕無法逃脫的情況下決心不當俘虜,就跳井殉難。兒子李明則在與敵人搏斗中,用最后一顆手榴彈炸死自己。母親韓桂英誓死不暴露組織,不出賣同志,也壯烈犧牲。   南徐村   俗稱則天廟,宋代建筑,有大殿、東西配殿、戲樓,鐘鼓樓,為文物保護單位。俗說此廟是為紀念武則天而建;但碑刻所記并非此意。乾隆三十四年《重修則天水母廟碑記》稱: “讀孔圣贊堯之詞曰,‘惟天為大,惟堯則之!堑蹐蛑Φ拢c天等量齊觀也。后人以水之澤、物與天同用,故亦有斯名。文邑城北南徐村有則天水母古廟一所,當時創(chuàng)建之意,或亦猷是歟!   文水縣北峪口村是文峪河谷口的第一個村莊,歷史厚重,風物宜人,是凈土宗大師曇鸞大師的葬地。
概況
  文水,因境內(nèi)有文峪河水而得名 。位于太原盆  文水縣城鎮(zhèn)中學
地西緣 ,呂梁山脈東麓 ,東靠汾河 ,與祁縣、平遙相望,西依呂梁山,與離石交界,北與交城、清涂相鄰,南與汾陽接壤。   面積1375平方公里,現(xiàn)轄7鎮(zhèn)5鄉(xiāng),人口39.66萬。 文水縣轄7個鎮(zhèn)、5個鄉(xiāng):鳳城鎮(zhèn)、開柵鎮(zhèn)、南莊鎮(zhèn)、南安鎮(zhèn)、劉胡蘭鎮(zhèn)、下曲鎮(zhèn)、孝義鎮(zhèn)、南武鄉(xiāng)、西城鄉(xiāng)、北張鄉(xiāng)、馬西鄉(xiāng)、西槽頭鄉(xiāng)。   文水,春秋屬晉,稱平陵縣,戰(zhàn)國為大陵。西漢設大陵縣,別置平陶縣,北魏廢大陵縣置受陽縣,平陶縣徙往今平遙,隋開皇十年改受陽為文水縣,唐天授元年(690年)因文水是武則天故里,改名武興縣,神龍元年(705年)改稱文水縣。1958年并入汾陽縣,1959年復置縣。

  該縣西高東低,可分平原、丘陵和山地,東部平原,海拔在 800米以下  文水縣政府大廳
,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交通方便,人口密集,為該縣主要的糧棉產(chǎn)區(qū),中部黃土丘陵區(qū),面積較小,這里溝壑縱橫,水土流失嚴重,海拔在1300米左右。西部山區(qū),山高坡陡,多呈東西走向,大部分生長有松樹和混合林,主要山峰有五龍廟、百花崖、聞則峪山、大東溝垴、大肚崖等,海拔在1700至2000來之間,其中縣境西北的五龍廟為最高,海拔2106米。境內(nèi)主要河流有汾河、文峪河、磁窯河、三道川河等。   汾河流經(jīng)縣東,是該縣與祁縣、平遙的界河。文峪河發(fā)源于關(guān)帝山,由北谷口入境流至開柵向南流入汾陽。磁窯河在本境的汾河、文峪河之間,與汾河平行流入平遙西北部。三道川系文峪河支流。文水縣屬暖溫帶大陸性半干旱氣候,年均氣溫10度,一月均溫--6度,七月均溫22度,年均降雨量450毫米,霜凍期為十月上旬至次年四月下旬,無霜期160至180天。

  全縣主要種植小麥 、高粱、谷子、玉米、棉花、蔬菜和梨等。其中南安鎮(zhèn)為果園區(qū).   文水縣礦藏豐富,主要有煤、鐵、石灰石、鉀長石等。工業(yè)主要有煤炭、化肥、農(nóng)機、水泥、機械、化工、制藥、針織、食品加工等行業(yè)。   該縣交通方便,307國道縱貫全縣南北,夏汾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城關(guān)至祁縣和以縣城為中心的縣級和鄉(xiāng)鎮(zhèn)級公路縱橫交錯,貫穿縣境東部地區(qū)。

  劉胡蘭同志,16歲的女共產(chǎn)黨員在敵人  劉胡蘭
的鍘刀面前威武不屈,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毛澤東同志曾為她題寫了:“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題詞。劉胡蘭烈士紀念館建在縣城東17公里處的劉胡蘭村,是瞻仰、參觀和教育青少年的革命紀念地。   武則天縣城北四公里的南徐村,是中國唯一女皇帝武則天的故鄉(xiāng),唐天寶年間,文水縣奉詔在南徐村北面為武則天修廟塑像,并尊“則天圣母”,現(xiàn)存武則天廟。   狄青(1008-1057),字漢臣,足智多謀,勇猛沉毅。十九歲從軍,因其屢建奇功,僅十幾年的時間,便從一名普通士卒升至樞密使,成為宋軍最高統(tǒng)帥。宋仁宗、經(jīng)略使韓琦、范仲淹對其十分賞識。史載狄青上陣對敵,因其相貌美似女子,常被敵人譏笑蔑視,故效仿上古蘭陵王,頭戴金色銅面具,以增威儀。沖鋒陷陣之際,敵軍見之,皆驚駭萬狀,望風而逃。

    劉胡蘭紀念館是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坐落在山西省文水縣劉胡蘭村  劉胡蘭烈士紀念館(原名云周西村)村南。文(水)祁(縣)公路從紀念館北墻通過,東接大運公路,西連307國道,將該館與山西中部的晉祠、卦山、玄中寺、武則天紀念館、杏花村汾酒廠、晉商宅院(喬家大院、渠家大院、曹家大院等)、平遙古城等景點連在一起,形成一條旅游熱線。

  上賢遺址位于文水縣城西南10公里處的上賢村,東起太汾公路西側(cè)的土塄,西至上賢村  上賢遺址
西梁頂,南起上賢村南,北至鄰村馬村界溝,面積約4平方公里!∩腺t遺址屬新石器時代遺址,是第一批公布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文化層厚度大約2——3米。遺址內(nèi)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兩座陶窖,四處穴居坑,地面散布著灰色繩紋陶、紅陶、夾砂陶片等。至今當?shù)剞r(nóng)民在農(nóng)田基本建設中仍 不斷出土較為完整的新石器時代的石器、陶器以及漢代的陶器、銅器等。1987年,文水縣博物館在上賢村西坡地處發(fā)現(xiàn)一處甕棺葬,在其一穴居坑下方1.2米深處出土陶鬲三件,一件完整,兩件殘缺,三件套合在一起,內(nèi)斂一具嬰兒骸骨,頭骨散碎,部分小指骨存在,面部眉骨較完整。
梵安寺塔
  梵安寺塔俗稱“上賢塔”,位于上賢村北,原系梵安寺附屬建筑。據(jù)《文水縣志  梵安寺
》與《山西通志》記載,該塔建于北宋崇寧三年,但從塔上大量的繩紋磚看來,該塔唐代已有。梵安寺塔高42米,周長26米,為七級樓閣式磚塔。塔頂無塔剎,塔基無石砌根基,整座塔矗立在灰土平面之上,造型殊異,風格獨特,世屬罕見。在第七級上原有一座小廟,內(nèi)供鐵佛一尊。抗戰(zhàn)期間,八路軍常在廟內(nèi)設嘹望哨,監(jiān)視日寇行動,日軍便毀掉小廟,盜走鐵佛,拆掉塔內(nèi)階梯與階層,使該塔變成了一座上下貫通的內(nèi)空塔,至今塔身上當年戰(zhàn)爭留下的累累彈痕仍歷歷在目,成為日寇侵華罪行的歷史見證。近年,有關(guān)部門在塔下發(fā)現(xiàn)一地宮,據(jù)考原存有石碑,惜早已不知所蹤。梵安寺塔壽享千余年,期間,不論是風侵雨蝕、雷轟地震,還是人為的破壞,都未能使它屈服。古塔以其精湛的建筑藝術(shù)和牢固的結(jié)構(gòu),經(jīng)受住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驗,至今巍然屹立在文水大地上!∮捎诠潘䦟掖卧饨俣粴,民間便給它披上了神秘的色彩,關(guān)于它的傳說膾炙人口、遐邇聞名。相傳,古代有星相家察知上賢村一帶風水極佳,將出真龍?zhí)熳,于是皇帝傳旨命能工巧匠修建此塔以?zhèn),故上賢塔又名“鎮(zhèn)龍塔”。塔高聳入云,擋住了擔山趕太陽的二郎神的去路。二郎神勃然大怒,揮起扁擔,連擊兩下,將塔截為三段。塔頂落在了距上賢村15公里處的堿場村,塔根震到了2.5公里以外的冀村。從那以后,只留下少半截塔身在上賢村。這就是上賢塔既無塔頂又無塔基的由來。二郎神歇擔放山的地方,因山落土,留下了兩座小山,就是如今的上賢坡。
西峪口遺址
  西峪口遺址位于文水縣西峪口村。遺址內(nèi)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獸牙裝飾品。在村南山腰約60米處,曾發(fā)現(xiàn)過羚羊骨和巨大的古生物頭骨化石。
孝義鎮(zhèn)市樓
  孝義鎮(zhèn)市樓位于文水縣城西南8公里處孝義鎮(zhèn)中心。原建于清代,屬磚木結(jié)構(gòu)  孝義鎮(zhèn)市樓
建筑,高18.5米,占地76平方米,樓基與一層、三層系磚修,二層為磚木混合結(jié)構(gòu),周圍有城垛式圍欄,三層有平座,單檐十字歇山頂。據(jù)二層東北角石碑記載,清朝嘉慶十八年()曾對該樓進行過一次重修。一百多年來,孝義鎮(zhèn)市樓久經(jīng)歲月剝蝕,雕梁畫棟、斗拱飛檐早已褪盡芳華,但卻更增其滄桑古韻。
石永村市樓
  石永村市樓位于文水縣城東南20公里處石永村中。屬明代早期建筑,木制  石永市樓
結(jié)構(gòu),憑四根通天柱和十二根支柱支撐,高17米,占地110平方米。明三層,暗兩層,二層有平座,曾供有佛像五尊,可惜解放初遭毀壞。樓頂為十字歇山頂,琉璃綠瓦,金碧輝煌,麗日照耀,流光溢彩。據(jù)碑文記載,明宏治十年(1497年),清康熙甲午年(1714年),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乾隆五十八年(1798年),光緒十七年(1891年)以及1984年,曾對該樓進行過六次維修和彩繪,使這座歷史悠久的市樓風華永駐,雄姿長存。
狄青廟
  狄青廟位于文水縣城南30公里處狄家社村中,又名狄武襄公祠,為北宋名將  狄青廟
狄青之家祠。原由狄青次子狄諮率昆弟族人于北宋嘉礻右四年(1059年)修建,大元元員二年(1296年),狄青七世孫狄暉重修,現(xiàn)存建筑為清朝同治十二年(1873年)修建,1957年東西配殿不幸被拆除,僅剩正殿與山門,1994 年狄家社村民集資對正殿進行了一定修葺,仍按原制立于八級臺階之上,三楹二柱,單檐硬山頂,檐前無斗拱,有插飛。廊下東西立碑石數(shù)塊,其中狄暉所立《狄武襄公祠堂記》最為珍貴。門面為夾扇門窗,檐下懸同治十年(1871年)十月全村公立的橫匾一塊,上書:經(jīng)文緯武。門頂懸嘉慶丁卯年(1807年)所立橫匾一塊,題詞:宋室名賢。兩匾均為藍底、金框、金字。正殿正中有神閣一座,內(nèi)供狄青木雕坐像,面目清秀,溫文爾雅,留一綹長須;身披鎧甲,頭戴紫冠,一身元帥裝束。殿內(nèi)四角立有四個文武待臣,東內(nèi)側(cè)文侍臣舉欽賜尚方寶劍,外側(cè)武侍臣端一個面目猙獰的銅面具;西內(nèi)側(cè)文侍臣手捧帥印,外側(cè)武侍臣持一桿無纓合箭式大槍。 殿內(nèi)東西壁原有壁畫,現(xiàn)西壁壁畫已無,東壁有重描后的中堂畫一幅,聯(lián)語一副。畫面上有古松、明月,一童子正向一個儒家裝扮的老者求學拜師。聯(lián)語為北宋著名政治家韓琦所撰,看盡好花春臥穩(wěn),醉殘紅日夜吟多。名將祠堂書此聯(lián)語,頗耐人尋味。

狄青的傳說
  民間流傳著許多有關(guān)狄青的傳奇故事。傳說狄青乃是天界武曲星君下凡;又說狄夫人乃西夏雙陽公主。戲曲舞臺上也常上演歌頌狄青的劇目,如:《珍珠烈火旗》、《狄楊合兵》等。歷朝歷代吟詠狄青的詩詞也是舉不勝舉,如:狄武襄吟 (明)楊維楨賓州海月光團團,劍花火樹燒爛斑。將軍如內(nèi)客未散,捷書已奪昆侖關(guān)。當時諫官疑武士,豈知辦賊遽如此。於乎!銅面將軍今豈無,世無承相龐公甘老死。謁狄武襄公祠。鳎┓吨樗戊穹脚d虜未平,將軍百戰(zhàn)捍危城。流言難泯生前節(jié),信史猶傳身后名。八尺穹碑蒼蘚合。一區(qū)故宅野云橫。晚來風撼溪山村,仿佛南征弓馬聲。詠昆侖關(guān)之戰(zhàn)田漢一樹桃花慘淡紅,雄關(guān)阻塞驛樓空。倭師幾處留殘壘。漢幟依然卷大風。仙女山頭奇石聳,牡丹嶺上陣云濃。莫云南向輸形勢,樞相當年立戰(zhàn)功。
鳳凰城的由來及傳說
  宋元豐七年(1084),縣城遭水患廢(當時縣城在舊城莊,建于北魏時期,我們稱文水古城,這還不是文水最早的城,文水最早的城叫大陵城,建于春秋時期,在武陵村與交城大陵莊之間),文水城于宋元豐八年(1085)始建,縣城于元符年間(1098—1100)遷移到此,因狀似鳳凰,故有鳳凰城之稱。   據(jù)民間傳說,在文水城快修成時,一天,忽然來了個白發(fā)老翁,他仔細看過城的位置和形狀后,對領(lǐng)工人員說:“這座城頭枕子夏山,足踏文峪河,風水太好了!可惜城門開的方向不對,若改一下,就成為一座鳳凰城了。古有‘鳳鳴岐山’,你們來個‘鳳鳴西山’豈還甚好”。說罷飄然離去。官府按照老翁提示,將東西重門改向朝南開,東與私評村、西與土堂村連起來,為鳳凰的兩翅,北重門向東開,與北關(guān)連起來,為鳳凰之頭:重南門朝南開,與南關(guān)連接,為鳳凰的尾巴;岳村、冀周兩村為鳳尾上的長翎。又在城內(nèi)中心處蓋了1座市樓,在市樓底下打了1眼水井,為鳳凰的心臟;在北關(guān)的北頭蓋了1座真武閣,閣的左右各鑿水井1眼,為鳳凰的雙眼。同時,在北門外立一照壁,壁上鑲刻“鳳凰城”三個字。從此,文水鳳凰城的美名便遠近傳揚。 后來有個外籍縣令,一次,去西山周游,夜半出來小解。眺望縣城,一片紅光,形似一只鳳凰。又一次,夜間出衙巡城,望見城墻上的堞樓紅光閃閃,好像每個堞樓都點有一盞紅燈,并耳聞有瑯瑯讀書之聲。回衙后反復思考,認為文水之所以出名人,一定和鳳凰城的風水有關(guān),便產(chǎn)生了嫉妒之心,一氣之下,便下令把市樓底和北關(guān)真武閣兩側(cè)的水井填了,并將城墻上的72個堞樓拆毀。從此,破壞了鳳凰城的風水,城墻堞樓上的燈光和瑯瑯讀書之聲,就再也看不見和聽不到了,名人也出的少了。

  文峪河水庫壩址屬文水縣開柵欄鎮(zhèn),尾水向東折向南  文峪河水庫
,經(jīng)文水縣城東。文水縣有悠久的引文峪河水灌溉的歷史。唐武德三年(620年),曾引文水南入汾州。開元二年(714年)曾開鑿甘泉等四渠,引文水灌溉文水縣開柵鎮(zhèn)、交城縣廣興村一帶農(nóng)田數(shù)百頃。金天會十三年(1135年),文水縣民在文峪河南岸鑿常稔渠,灌北徐、南徐、中舍及宋、樊二莊農(nóng)田六十四頃;元代又將文水縣甘泉渠延伸至交城縣西石侯村一帶,進一步擴大了灌溉面積,至今甘泉古渠尚存,是汾河流域保存最久的古渠道之一。明天啟五年(1625年),于文水縣西二十里開永賴渠(后改為永田渠),鑿石穿澗,灌田數(shù)十頃。

項目合作:18361148798    或 點擊這里給我發(fā)消息
溫馨提示:本站提供免費發(fā)布服務,但對信息的合法性、實時性、真實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名錄資源由會員為向全球展示品牌形象上傳,個人信息均經(jīng)處理后發(fā)布,如有遺漏戓涉嫌侵權(quán)他人及不愿展示形象的,請將“該頁網(wǎng)址和需修改及刪除的內(nèi)容”發(fā)至本站郵箱戓留言給我們處理。凡注冊會員并發(fā)布信息或名錄資源的,均可定期獲得全球項目參考及合作機會。本站名錄資源概不對任何第三方開放,更不提供如交換、出售及查詢等服務!
項目合作及建議請留言:請理性留言,并遵守相關(guān)規(guī)定
姓名: 手機: QQ號: 微信: 郵箱:
驗證碼 點此換一張
  • 上一篇: 沒有了
  • 下一篇:
  • 關(guān)于我們 招商培訓 代理招商 代理投資 代理融資 代理政策 戰(zhàn)略伙伴 服務外包
    廣告報價 匯款方式 合作方式 免費發(fā)布 網(wǎng)群建設 誠聘英才 網(wǎng)站導航 設為首頁